甘孜日報 2017年07月19日
■林之光
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我國冬季十分嚴寒,許多貧困古人多為缺衣御寒所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薄昂敝绊懸呀?jīng)廣泛深入到了中國文化和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稱“十年寒窗”的讀書人為“寒士”;稱自己出身低微為出身“寒門”;謙稱自己的家為“寒舍”;甚至見面打招呼叫“寒暄”(暄是溫暖)?!昂选币辉~,到現(xiàn)在都還有人在用。而且,古人不僅活著怕寒,連死后也“怕寒”,一些地區(qū)過去還有十月初一在墳頭送棉衣(燒紙)的習俗,而且要求完全燒盡。
北著皮棉南穿單特殊氣候特殊衣
我國之所以冬寒,是由于受北方西伯利亞(北半球寒極)南下冷空氣影響,所以特別是北方地區(qū),冬季特別寒冷,需要特別保暖的衣著。
例如,生活在大興安嶺及其附近地區(qū)的鄂倫春等民族過去主要以游獵為生。那里是我國冬季中最冷的地方,極端最低氣溫可以降到零下50℃左右。他們的皮衣主要用又暖又輕的狍子皮。他們用完整的狍子頭皮制的皮帽,因為形象逼真,在打獵中還有迷惑獵物的作用。狍子皮靴子的鞋底用狍子的脖子皮縫制,暖和輕便、走路又沒有聲音,可以接近野獸而不易被發(fā)覺。
到了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由于低緯高原的氣候特點,冬季御寒的袍子是藏袍。
冬季藏袍用皮制,長袖、寬腰、肥大、超長。穿著束腰帶時,得先將袍向上拉起,直到下擺略低于膝蓋,束帶后放下袍子,于是腰部自然形成一個大囊袋,可裝隨身物品,婦女甚至裝(背)進孩子。夜間將腰帶解開,藏袍便成了睡袋。
藏袍十分適合低緯高原上陽光下熱流滿身,而雨雪冰雹一上來又氣溫迅降,身體感覺溫度變化極大等天氣特點。所以天熱時,常只穿左袖。再熱時把右袖也脫下束在腰間,靈活方便。
據(jù)記載,我國臺灣省澎湖列島婦女“頭飾”很奇特。她們用兩條毛巾蒙面,上一條下一條,只在眼部留一條縫,看上去有些恐怖。原來,主要是因為臺灣海峽大風多,臉部暴露會受到大風刮起的海水侵害。這和丹麥法諾島北港婦女戴古怪面具的作用是一樣的。
冬著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襖午穿紗”
熱帶恒熱,寒帶恒寒,四季衣著變化都不大。只有溫帶及其附近,特別是我國,冬季中由于西伯利亞冷空氣頻頻南下,世界同緯最冷;夏季因陸地干燥易熱,南方還有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又是世界同緯度上比較熱的地方(高原除外)。
冬冷夏熱的結果,春秋季中的氣溫變化就十分急劇,使我國成為了世界同緯度上春秋季最短,和春秋季中增減衣服速度最快的國家。尤以北方最為顯著。例如江南幾乎可穿一春的毛衣或毛背心,到了北京,有的年份甚至穿不多少天就可以穿襯衣了。
除了冬冷夏熱的氣溫年變化外,夜冷晝熱的氣溫日變化也會對著裝有重要影響。
在氣象學里,稱午后最高氣溫和清晨最低氣溫之差為氣溫日較差。我國年平均氣溫日較差,南方一般在6℃~8℃左右,北方氣候干燥,10℃~14℃左右。西北沙漠、高原盆地甚至超過16℃~17℃。新疆吐魯番盆地春秋季中早有“早穿皮襖午穿紗”的說法。
2008年夏《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組織“極限探索”科學考察,到艾丁湖底(近些年來夏季湖底基本干涸)進行“熱極探索”。找到了我國能“早穿皮襖午穿紗”的地方,在盆底海拔負150米的觀測點上,8月2日和3日觀測到了這2天的晝夜溫差分別為24.6℃和23.3℃,平均約24.0℃。而根據(jù)氣候規(guī)律,吐魯番秋季晝夜溫差平均比夏季還可大1.5℃~2℃,因此艾丁湖底秋季晝夜溫差平均可高達接近26℃左右(個別日子還會大得多),在全國遙遙領先。
它意味著艾丁湖底春秋季有相當多的日子里,午后最高氣溫可以高達30℃左右以上,而清晨最低氣溫又可以低達4℃左右以下。這樣的日子豈不可“早穿皮襖午穿紗”?那里日出后前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里,據(jù)推算,氣溫將會上升16℃~18℃之巨。所以如果那里將來有居民的話,真不知道他們那時該如何頻繁地更換衣服哩。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