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10月09日
跑馬山公園大門。
康定跑馬山全景圖。
康定跑馬山公園吉祥禪院。
跑馬山公園迎風亭。
◎郭昌平 文/圖
美麗的甘孜州,15·3萬平方公里就是一個“大公園”,公園內有若干的自然保護區(qū),還有很多風格各異、特色不同的5A、4A級景區(qū),可以說每一公里都精彩??墒菍r間后退40年,那個時候的甘孜州不要說景區(qū)了,就連一個供人們休閑的公園也沒有。
1984年開始建設的康定跑馬山公園,不僅是康定地區(qū)的第一座公園,也是甘孜州的第一座公園。說起這座公園,不能不提到與這座公園建設密不可分的兩位老人。
決意建公園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1980年1月,在成都過完元旦節(jié)不久,時任四川省民工委副書記、四川省民委副主任的欽繞就急匆匆地趕回了康定。這次回來,距他調離這座小城只不過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他曾在這片土地上當過州公安處副處長,當過州委組織部副部長,當過色達縣第一任工委書記,當過德格縣縣委書記,當過州委副書記。大約是他對這片土地愛得太深的緣故吧,這次組織上要他再回甘孜州,他二話不說,當即就答應了下來。
1月回到康定,4月召開全州人民代表大會,欽繞正式當選為改革開放后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長。
省城任職的兩年多時間,讓這位重回故鄉(xiāng)的州長對家鄉(xiāng)這片土地有了新的認識,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如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成為了他上任后考慮得最多的一個方面。
2013年的一天,這位已經離開工作崗位很多年的老領導,說起當時的情況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我雖然是巴塘人,但是自從參加革命到了康定,就一直在康定生活,對康定有了一種故鄉(xiāng)的感覺??刀ㄊ且蛔兄凭脷v史和厚重文化的地方,一首《康定情歌》唱得康定跑馬山天下聞名,然而康定的人民守著跑馬山卻沒有可玩之處。凡是慕名來到跑馬山的游客,都會因此而遺憾。當時就有那么一句話:‘不來跑馬山遺憾終生,來了跑馬山終生遺憾’。怎么來改變一下這種情況,是我上任后考慮得比較多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同州委書記羅通達談到這事,他的想法同我完全一樣,覺得康定的跑馬山確實值得改變一下了?!?/span>
怎么來改變?時值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百廢待舉,令欽繞思緒萬千。
而這個時候同樣有一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跑馬山。
此人就是時任州文化館館長的梅俊懷。
梅俊懷,康定人都尊稱為梅老師。是一位康定解放就隨中國人民解放軍62軍文工團進入康定的老革命,在康定一直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為全州的群眾文化活動傾盡了心血。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大地的時候,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覺得到了他再一次施展才華的時候,只是該做什么呢?從哪里入手呢?同樣令他思緒萬千。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梅老師站在康定自家陽臺上,目光所及便是康定跑馬山,森林郁郁蔥蔥,生態(tài)原始古樸。老人眼睛突然一亮,對!就從這里開始,一個清晰的念頭頓時在腦海中閃現,他迫不及待返回房間,拿出紙筆,很快一份《興建康定跑馬山公園的初步設想》一氣呵成。
當梅老師將這份“設想”遞到欽繞州長手上時,欽繞眼睛一亮,這不就是自己一直絞盡腦汁的事嗎?兩位將康定視為自己第二故鄉(xiāng)的老人一拍即合:在跑馬山上修建公園,讓人民群眾有一個休閑娛樂之地成為了兩位老人的共識。
欽繞很快就將此事向州委書記羅通達作了匯報,羅書記十分支持這一想法,但是修公園需要錢,錢在哪里呢?
改革開放之初的甘孜州,全州的地方財政收入也就幾千萬元,連吃飯的錢都不夠,哪里又去找修公園的錢呢?一個錢字,難到了甘孜州兩個領頭人。
欽繞心有不甘,又去找州政府分管財政的副州長余淑珍商量,這位純樸的藏族女副州長也十分支持,于是兩人在辦公室將全州的賬本拿來算了又算,確實找不到一分錢來辦這件事,看來這事只有放一放,另找時機了,欽繞長嘆一聲,仿佛覺得一瓢冷水從頭淋了下來。
對口支援“山城”兄弟來幫忙
1981年,為了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qū)的改革開放,省上決定在省內建立對口支援制度,重慶市對口支援甘孜州。
這一年,甘孜州的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相關部門都派出了不少人員到重慶進修。友誼的紐帶將長江上游川西高原的甘孜州與長江中游川東山城的重慶市緊密地連接了起來。
這一年重慶發(fā)生了較大的水災,全省各地都在支援,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物。甘孜州支援什么呢?錢,拿不出來,思來想去,州委、州政府最后決定向重慶捐贈自己最大的特產――木材。州內派出車輛向重慶拉去了幾千方的木料,幫助重慶災后重建,略表兄弟之情。
第二年,省上召開計劃工作會,欽繞州長率隊參會。就在這次會上,欽繞碰到了重慶市的領導,兄弟相見,分外熱情。一陣寒喧過后,重慶市的領導對欽繞說:你們去年支援的木材太及時了,我們在災后重建中一共折換了300多萬元。你們的經濟十分困難,我們很理解,市上決定拿100萬回饋給你們,支持你們搞建設。
很快這100萬元通過雙方計委的渠道撥到了甘孜州。
錢,來得正是時候,沒有一點含糊,州委、州政府一致同意將這筆錢用來修建康定跑馬山公園,同時決定今后州財政爭取每年再安排5至10萬元投入。
欽繞州長義不容辭地擔任了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還成立了一個“跑馬山公園建設辦公室”,由當時的副州長旺杰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梅俊懷同志擔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具體主持辦公室日常工作。
1984年4月,康定跑馬山公園建設正式開工,由此拉開了甘孜州第一座公園建設的大幕。
關于跑馬山公園的建設,雖然梅俊懷老師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設想,但這個設想還不夠,于是梅老師又開始在康定的文化名人中廣泛征求意見,進一步豐富他的設想。與此同時,重慶市聽說甘孜州要用這筆錢建設跑馬山公園,也派出了市園林局的技術人員專程來康幫助設計,最后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和規(guī)劃。
這個方案提出:依據跑馬山風、花、雪、月、云的自然特點,結合當地藏漢民族的風俗習慣,從跑馬山半山開始,一直到山上打造14處人文景觀,并將這些景觀分別命名為“迎風亭”“杜鵑園”“詠雪樓”“賞月臺”“飛云廊”“吉祥寺”“凌云塔”“浴佛池”“團結閣”“碑亭”“跑馬坪”“民族博物館”“綜合服務樓”等。這些景點后來由于多種原因有幾處沒有建成外,其余的大多數都基本建成。
為了將跑馬山公園打造得更有文化氛圍,當時梅俊懷還聯系州內外與康定有著一定關聯的知名文化人為公園撰寫相關的文與聯。據我所知他們當時聯系的人有:
四川大學著名教授,康藏研究的鼻祖任乃強先生;時任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四川日報社長李半黎先生;曾在西康省任過職的著名文人陶亮生先生;曾任康定地委宣傳部長的王月生先生;有陳少默、陶大瑄等名人。
這些人一聽康定要修跑馬山公園,都十分高興紛紛提筆支持,任乃強為公園撰寫了《重修大樂頂為康定公園序》,李半黎、陶亮生、陶大瑄乃至梅俊懷等都為公園題撰了楹聯,使跑馬山公園的建設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文化的色彩。后來公園建設基本告成后,康定人紛紛登山觀仰,無不為自己家鄉(xiāng)的這一盛舉而自豪。
公園建成
景觀處處有文墨
我現在都還記得撰寫并懸掛于跑馬山詠雪樓的對聯是李半黎先生寫的,上聯是:“萬仞雪山盡收眼底”,下聯是:“一江春水撲人懷中”;東關迎風亭的對聯是梅俊懷先生撰寫的,上聯是:“立態(tài)建設邊疆看萬千車馬迎風西去”下聯是“傾心繁榮康藏引八方英杰聯袂東來”;山半腰飛云廊的楹聯陶大瑄寫了一副,梅俊懷寫了一副,陶大瑄的上聯是:“登閣動遐思,看郭達停云、雅加積雪、二水奔流、四橋疊浪,城中彩棟沖宵,藏漢共繁榮,康定多姿堪入畫”,下聯是:“憑欄添逸興,聽跑馬絕唱、仔耳樵歌、雙河交響、三寺梵音,塞上牧民吹笛,農商頻集聚,邊城無處不飛花”;梅俊懷的上聯是:“峰回路轉霧繞云飛看名山景色多秀麗”,下聯是:“月白風清花香鳥語贊樂頂音容好神奇”。
其它還有好幾處景點的楹聯,就不一一道來了。尤其印象深的是梅俊懷先生為跑馬山公園撰寫的導游詞,這篇導游詞形象的將跑馬山公園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跑馬山位于康定城之東南隅,海拔三千米。風景秀麗,林木蔥蘢,山頂有草坪可以跑馬,故稱跑馬山。
1984年,甘孜州委、州政府,為開拓我州旅游事業(yè),豐富各族人民文化生活,撥款興建跑馬山公園,重慶市園林局投入技術力量設計布局,其主要景點有團結閣、杜鵑園、凌云白塔、吉祥禪院、浴佛池、東觀亭、迎風亭、飛云廊、風怡軒、賞月臺、詠雪樓、碑亭、綜合服務樓等。
游覽路線:從公主橋頭起步登山,踏上白石鑲嵌的梯道,約行三、四十米,便是一座造型典型的“詠雪樓”,樓高四丈有余,雕欄玉砌,鏤拱飛檐,極富民族風格。憑欄遠眺,雅加雪峰恰似銀屏;折多河水波光閃耀。由此繼續(xù)登高,來到“碑亭”。亭中碑刻林立,記述著我州歷代人文歷史。
出亭數步,即可望見掩映在綠樹叢中的“吉祥禪院”,巍峨雄偉,金壁輝煌。進得大殿,一尊釋迦牟尼塑像栩栩如生,四壁神畫多為佛經故事。轉過側殿,就是高達二十余米的“凌云白塔”了。這座用白石作塔座,以金屬飾塔頂的佛塔,是跑馬山公園主要景觀之一。
走下石欄,是一處曲廊環(huán)繞的圓形跑馬坪,坪中心為表演場地,外沿是憩息迴廊,坪的上方是一座用水泥澆鑄的藏族騎士策馬騰空的雕像,象征藏族入民揚鞭催馬向四化路上飛奔。繞過跑馬坪,便是浴佛池”,據傳“四月八”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生辰,有九龍吐水為之沐浴,故稱此日為“浴佛節(jié)”。
走過池畔,再穿過一段杜鵬花叢,就到了象征民族團結的“團結閣”。閣為八角形,上繪有藏漢民族團結歷史的彩畫。出閣東北行,壁下一段梯徑,就可進入建于巨石之上的“東觀亭”了。這亭建筑奇巧,古樸莊重,周圍峭石嶙峋,形狀各異,實為別具一格的奇景。亭后即為從山腳通向山頂的通天梯道,天梯沒有石級,僅有鑿在石上的踏步,游人上山,必須腳踏石窩,手扶鐵鏈,方可登攀,名“勇敢者之路”。
從“通天梯”朝南,經“迎風亭”,便是可以俯瞰康定全城的“飛云廊”。廊長百米,首尾有亭臺連接,是山腰部分的主體建筑。出長廊西行,可通“風怡軒”。此軒清爽雅致,習習清風,沁人心脾。從“風怡軒”循石徑下坡,便到了建于山腳的“藏族博物館”。博物館依山建筑,層層疊疊,宛如布達拉宮之造型;單館內有展廳幾處,通過展品陳列,可以了解甘孜州的人文歷史、民族文化、革命遺物遺跡以及藏民族的藝術珍品。
如果游人想在山頂停留兩天,可以住進綜合服務樓的食宿部,品嘗具有地方特點的美味小餐,早晚聆聽山間鳥語和林海松濤。服務樓的營業(yè)部和攝影部,會為游客提供各種名貴藥材和精美的紀念品,為游客拍下一張永遠難忘的彩照”。
當然,博物館后來因多種原因沒有在跑馬山上建成,我這里原文照錄,不過是讓大家知道當時的設計還是比較全面的。
尾聲
跑馬山公園還未完工,欽繞就調州政協(xié)任主席去了,但由他一手一腳抓起來的公園卻時時刻刻掛在他的心上。很多年后他對這一段經歷都還津津樂道,他深情地告訴我:“雖然不在州政府工作了,但我當時還是州委的顧問,我會時不時去看一下公園建設的進展情況。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公園建好之后,群眾如何上跑馬山?這個問題對年青人來說不是問題,可是對上了一定年紀的人來說就是問題了。該如何來解決年紀大的人上跑馬山呢?聯想到我到重慶開會時乘坐過的過江纜車,我覺得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的方法。
有一天,我在康定街頭碰到了州政府分管公交的副州長羅長樹,我就把我的這個想法告訴了他,建議州上考慮在跑馬山上搞一個纜車,這樣來方便年紀大的人上跑馬山。羅長樹很認真,當時就掏了一個本子出來,把我說的這些建議都記了下來,并說回去州委開會的時候一定轉達這個意見。
我原來設想纜車站就建在康定城內一個合適的地方,后來建到后山縣糧食局倉庫那里去了,我想人家可能有他們的道理。有了這個纜車,上跑馬山就方便了不少,也解決了年紀大的人上跑馬山的問題。現在看來這個纜車的檔次不是很高,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已算很不得了的事了,這也成了甘孜州的第一座纜車”。
跑馬山公園建好后,欽繞一直有一個遺憾沒有說出來,前些年,州委老干部局組織我們離退休干部到井岡山參觀,有幸我又遇到了欽老,他對我說:“跑馬山公園建設完成后,應該在跑馬山上為重慶市建一個碑,因為沒有重慶支援的100萬元,跑馬山公園就建不起來,我們不能忘記了漢族老大哥對我們的支持,時間長了,我怕后人們不知道,這不僅是一個對口支援的事,而是關乎民族團結的大事”。
已是百歲老人的梅俊懷老師,退休后就回到了成都,已經很多年沒有回過康定了,但跑馬山公園卻一直是他晚年經常唸叨的事,他說他經常夢回跑馬山,去轉那吉祥的凌云白塔;去登那陡峭的迎風亭;去看那面對雪山的詠雪樓······他相信跑馬山公園只會越變越好。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