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10月27日
◎錢國宏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在長期的農業(yè)生產過程中,我國許多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歌頌、贊美、慶賀豐收的“收獲節(jié)”習俗,進而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秋收文化”。
云南怒江及維西等地傈僳族居住區(qū),于每年10月玉米收獲后半月內擇日舉行“收獲節(jié)”。過節(jié)時,家家宰殺牲畜,互相饋贈宴飲,暢談豐收的喜悅。當夜幕降臨之際,人們在村寨的寬闊場地上,點燃篝火,在明亮的火光下舉杯暢飲,歡聲笑語,慶祝豐收。酒后,舉行文娛活動,青年們圍著篝火喜唱豐收調,跳著豐收舞。有的未婚青年男女,往往通過豐收喜慶的機會交朋結友,尋找自己的意中人。
居住于貴州高寒山區(qū)的苗族群眾,將慶祝秋季豐收的節(jié)日稱為“諾格剎”?!爸Z格剎”是苗語音譯,意為慶豐收的節(jié)日,于每年農歷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的卯日舉行。這天,村寨各家各戶都應全部收完自己的稻谷。當收割完最后一塊稻田時,要專門捆一束特粗的大稻把,約7000克左右,稱為“母禾”。運稻禾回家時,挑母禾的人應走在最后。這些地區(qū)苗家將稻禾收割后須掛在家中的空屋橫梁(稱為“禾廊”)上晾干。按祖宗傳下的規(guī)矩,母禾應專門掛在禾廊的第三或第五根橫梁上。為歡度節(jié)日,慶祝豐收,各家宰殺雞鴨,捕捉鮮魚,舉辦豐盛的餐宴。餐桌上,擺上了過去專門留存起來的酸魚腌雀之類的食品,別有一番喜慶氛圍。
廣西那坡彝族每年農歷十月初十舉行“慶豐節(jié)”。屆時,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愉快地唱歌、跳舞,并將原先封存的銅鼓等文娛用具啟封,敲打起來,用以表達豐收的喜悅。
青海民和縣一帶的土族,在農歷七月中旬到九月中旬之間舉行“慶豐收會”。屆時,各村推舉德高望重的人組成一二百人的隊伍和化妝演員逐村串游,人們跟著鑼鼓的節(jié)奏,盡情歡舞,慶祝豐收。
鄂溫克族每年也有慶祝豐年的節(jié)日,鄂溫克語稱“米闊勒節(jié)”。節(jié)日這天,人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互相串門賀節(jié)。遠近親友都要聚在一起,共度佳節(jié)。節(jié)日期間,最有趣的活動是套馬比賽。在廣闊的牧場上,年輕的勇士騎著矯健的駿馬,手持套馬桿,追趕正在奔馳的駿馬。一旦有人套住,人們便蜂擁而來,以閃電般的速度將馬摔在地上,然后剪掉馬鬃、馬尾,并在馬的臀部打上烙印,以標記馬齡。晚上各家團聚會餐,夜幕降臨后,草原上燃起火堆,開始舉行篝火晚會:人們在明亮的火光下載歌載舞,歡慶豐收。一些未婚的男女青年,常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物色對象,尋偶定情。
西藏藏族在農歷八月開始過“豐收節(jié)”,江孜、日喀則在農歷七月中旬舉行,藏語稱“望果節(jié)”。節(jié)日早上,人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打著彩旗,帶著油炸餅、青稞酒和酥油茶等食品來到曠野,架起帳篷,擺出攜帶的食物,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談,預祝豐收。接著,人們將26匹披紅掛綠的駿馬趕到即將收割的田邊。馬背上的騎手個個系紅綢,腰捆彩帶,足蹬馬靴,手持掛著紅綢的青稞穗、蠶豆等象征豐收的農作物,顯得格外威武。騎手們以喜悅的神情,和鄉(xiāng)親們一起圍著豐收在望的田園舉行“望果儀式”。隨后,人們抬著用青稞、麥穗搭成的“豐收塔”,舉著標語彩旗,敲鑼打鼓,有的還背著經書和法器,圍繞田間巡游,載歌載舞,盡情歡樂。晚上,舉行曠野篝火晚會,青年們圍著火堆,跳起活潑熱情的踢踏舞,歡樂的聲音響徹大地。節(jié)日期間,有的地方還要舉行賽馬、賽牛、射箭、摔跤等體育活動。
珞巴族則在每年糧食收割時擇日舉行“昂德林節(jié)”?!鞍旱铝帧睘殓蟀驼Z音譯,意為“豐收節(jié)”。節(jié)日前夕,男子上山打獵,婦女收取少量新糧。節(jié)日這天,用新谷做飯,先請村中老人嘗新,并用新米飯喂狗,然后全村一起歡宴。晚上飲酒對歌,通宵達旦。歌詞內容主要是珞巴族農業(yè)起源的傳說和男女的貢獻。珞巴人認為,土地是男子開辟的,糧種是婦女發(fā)現(xiàn)的;有了地婦女才利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種子,學會了生產糧食;有了糧食才能釀酒,保證民族的繁衍。節(jié)日既有歡慶豐收的內容,又帶有祀鬼神、祭祖先的民俗色彩。
壯族在秋收結束后的農歷十月十日舉行“收鐮節(jié)”。過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打糍粑、殺雞、宰鴨,拜祭土地廟,報答土地神的恩惠,以慶豐收并告示全年谷物已經收完。然后將割禾鐮刀等農具洗凈收藏,來年備用。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