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资源,日韩亚州,亚洲电影av,国产一区在线播放,国产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美女诱惑动图,超高清图

  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wǎng) >> 文化 >> 康藏文化 >> 瀏覽文章

追憶、風俗、傳說及佛趣構成的綺麗高原

甘孜日報    2017年03月24日

——評南澤仁的散文集《遙遠的麥子》

    ■馬迎春

    藏族女作家南澤仁的散文集《遙遠的麥子》匯集了遙遠童年生活的追憶、濃郁的高原牧場風光、古老傳說、奇異風俗以及藏傳佛教影響下的人生感悟,這是一個綺麗而遙遠的世界。流暢而略帶哀傷的語句使她筆下的一切都帶幾分感傷氣息,藏傳佛教文化的洗禮又讓她的文字充滿一種沉思后的透徹。

    對逝去生活尤其是童年及其先輩生活的追憶成為散文集的重要組成部分。書的開頭幾篇追述爺爺、父母親直到我出生的事跡,其中夾雜著高原牧場風光的描繪和風土人情的記述。這些篇章字里行間浸透了回憶過去時光的脈脈溫情和時光不再感傷,十分感人。同時這些文章充分顯示了南澤仁熟練駕馭漢語的能力,要知道漢語并不是她的母語。流暢,長短相間,富于節(jié)奏感和畫面感,其中似乎還融合進了古代中國文言的凝練。

    開篇《七日堡子的傳說》很短,但卻可以看作是全書的序章,它以一種傳說的方式講述了七日堡子也就是南澤仁在夢里都想念著的祖先居住地的神奇來源,為整本書至少是為追憶先輩的那些篇章抹上了一層迷離的色彩。

    從《緣來》到《緣去》這四篇散文記述了祖父母、父母親的帶點離奇色彩的結合及父母親最終的分離。父母親的分離致使“我”成為了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卻永遠不能同時享受父母之愛孩子,于是“我”從此開始了內心永遠也無法釋懷追索。這些篇章南澤仁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因為陌生、疏離因而極具吸引力的世界。

    接下來《陽光牧場》《牧場間》《磨坊溝》等篇充分展示了南澤仁的語言功底,既有對牧場風光的描繪,又有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以及不同民族牧人間美好友誼的展示,其間彌漫著母親離去之后的淡淡感傷情緒。她是這樣抒情寫景的,“坐在上面涼風縷縷,草葉款擺。望不到七日堡子,只能仰首幾縷飛云,俯瞰一彎逝水從轉經(jīng)樓的公路下坎馳過,目光所及之處無從想象它的流向”,“來到一塊高地,周遭林木森然,墨漬似的云團朝頭頂上方壓過來,快落雨了。無聲的閃電在天地間劃過,觸動每一根神經(jīng)。奶奶急促地喘著粗氣,靜謐的林子偶爾落下幾片干枯的松針?!保ā赌翀鲩g》)在景物的描繪中寄寓者作者不乏溫馨但是又包含著一定的蒼涼感受。

    在追憶先輩生活的同時,作者并沒有一味地美化,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是唱了一曲無盡的挽歌,可貴的是她對生活的苦難和某些不合情理甚至愚昧行為似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如《我出生了》對母親在高山牧場輾轉遷徙的艱辛生活做了一定的表述,《牧場間》里彝族獵人達曲阿爺?shù)耐纯?,是因為他們不得已活埋了染上肺癆病的小舅爺,作者在文末似乎只是淡淡地說,“那年月里,生命如此之輕?!边@里面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有對生活的無奈感受,有對患病者的同情,有對生命無常的感慨,也有對人們這種做法的一定反思。

    對地域獨特風俗的描述也是散文集中引人注意的部分。這些風俗的描述大多是以童年的視角進行創(chuàng)作的,其中包含著作者對逝去歡樂的深切追憶之情,同時又展示了特定地域的風俗,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包括《阿爺驅魔》《釘城》《火供》《立水筷子》《吉祥日子》《打雞》等十多篇。《阿爺驅魔》講的是大伯夜歸途徑具有神秘陰森感的磨坊溝,遇鬼上身,阿爺于是用裹腳帶子占卜,卜得吉卦,接著就用黃連刺驅鬼,“黃連刺在大伯身上從頭至腳逐一掃除一遍后,讓大嬸拿出門外,刺尖朝磨坊溝,折斷的部位朝家門擺放在路中間用塊白石頭壓住,如此就驅除了身上的魔怔”。大伯也果真好了,“大伯微微睜眼,豆大的汗珠從兩鬢滾落,若大病初愈。大伯慢慢地恢復了意識常態(tài)。”《立水筷子》也是講的占卜,可以驅鬼除病?!稛蚬前簟穭t是占卜牛羊等家畜丟失的方向,從而幫助找回。我們不能以迷信為由隨意地對待這些習俗,它們反映了在各種條件都原始落后的時代人們對幸福平安的憧憬,給予了人們一種心理寄托和希望。作者明確說,“時光沒有輕易抹去它們。不然就當它做一則故事繼續(xù)傳承。否則就當它是傳統(tǒng)好好珍視。畢竟它伴隨著故鄉(xiāng)的人們走過了那些困頓的年月……”這些古樸的習俗隨著時代的進步都逐漸消失了,在作者的筆下復活了,成為她筆下世界獨特風光的構成部分。

    《遙遠的麥子》還記載一些傳說故事,作者以一種嫻熟流暢的筆墨講述它們,或者是表達佛教觀念,或者是進行道德訓誡?!妒逞浴分v的是流傳在四川九龍斜卡鄉(xiāng)的格薩爾傳奇故事。大魔頭杜搶走了格薩爾的妻子梅薩,到他將妻子就回來時梅薩已經(jīng)為杜誕下了一個兒子,叫扎朗;梅薩隨格薩爾回去,要求他起誓不殺扎朗。他答應了,“天上的王母,格薩爾如果食言,就沒有來世?!钡撬麉s忘記誓言殺了扎朗,于是就果真就沒有來世了。結尾寫道,“也許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講今生之話,立來世為不變之誓?!睆闹忻黠@可以窺見作者的用意:一方面整理民間流傳的故事,表達民族認同觀念;一方面借用故事進行道德教訓。其他如《七日堡子的傳說》《先祖是毛人》《朝,德孜寺》《償還》《人殤》等篇,也都是用流暢嫻熟的語言記述傳說故事。

    南澤仁這本散文集的最大特征卻是其中散發(fā)出來的佛趣。所謂佛趣是指南澤仁受到藏傳佛教思想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浸透到了她的散文創(chuàng)作上,對離別與歡聚、生存與死亡的思考,字里行間散發(fā)出一種佛理意味。在上面談到的篇章里面大多都是帶有佛趣的。

    這不足為怪,南澤仁的父輩都是藏傳佛教的信仰者,這自然會影響到她。在《我的父親》中她對父輩信佛有所交待,“父親的父輩信仰藏傳佛教薩迦教派,先祖南吉阿惹曲吉,阿惹寺隱修活佛,與萬物通靈而傳神。母親信仰藏傳佛教笨波教派,舅爺舍楚噶讓札巴,第七世張家活佛,能召喚野人修筑寺廟,廟宇建在半山洞中,名為‘野人寺’,如此深厚的藏傳佛教文化像一粒溫暖的種子深植于父親柔軟質樸的內心生成父親澄澈厚道的性情?!边@種家傳的佛教信仰使得南澤仁的散文創(chuàng)作打上了明顯的佛教印記。文集當中絕大多數(shù)文章都是從佛教觀念出發(fā)來進行關照自身及外部世界的,有了佛教文化的背景,文章對人生感悟的抒寫多有一種通透、空明之感。但就如本文開頭說的,從中體現(xiàn)出的,是她的感傷甚而悲觀的本質心理特征。佛教講的本就是一切隨緣,因緣際會,緣盡緣散,無可奈何,只有看透才獲得平靜。但南澤仁似乎沒有看透,而是對眾生抱慈悲之心,為人生悲苦、生離死別耿耿于懷,想要超脫卻又不能完全看透,因而沉浸在對往昔的追憶中,面對生離死別、凄風苦雨、沉月落花傷情不已,僅靠一縷恍惚的追憶來溫暖自己,用佛教的觀念來勸慰自己,獲取內心的平靜。

    散文集當中那些數(shù)量眾多的抒情短制充分體現(xiàn)了這點。從《安我塵緣》開始直至本書末,除開《野棉花》《依拉草原行記》等少數(shù)篇章外,大部分篇目都或多或少帶有佛理沉思、感悟,表明作者力圖在煩擾的塵世中尋找一片心靈凈土,獲得內心的安寧。具體說來這些作品的佛教文化影響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文中直接使用佛學用語,或者是化用與佛教相關的語言。比如《借過凡塵》題目就有明顯體現(xiàn),凡塵、俗世通常是和佛教中的凈土、圣地相對的,她借用牧人的話稱雪線上的“翁巴哄布”花“是菩薩播種在凡間的花,像我們干凈魂魄借過凡塵?!?/span> 作者說只是從凡塵中借過而已,以此說明她干凈的靈魂不屬于這里?!妒桦x俗世》說她在夢里拜膜,“廟宇深山,天地修遠”,醒來后驅車朝寺,其中的佛教意味不言了了,尤其結尾,“祈望自己的心門能開關自如,隨緣而生。”“緣”是佛教的一個核心要點,從佛教觀念看,世界萬事萬物都由緣起而出現(xiàn)緣盡而消失,南澤仁仿佛是悟道了,但又仿佛仍舊沒有從俗念中解脫。《今夜無月》抒寫在一次聚會后的感悟感傷情緒,文中寫道“因緣起,因緣止,因緣又起……凡是皆有規(guī),有律,如月,陰晴圓缺?!边@里有有用佛教的姻緣說的自我安慰,但是又有哲學的規(guī)律說,如果深挖,南澤仁的思想里面是充滿矛盾的,一方面是佛教唯心空有觀念,一方面是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我想這正是她內心糾結不能真正超脫的原因。

    其次是整個作品的構思都體現(xiàn)出佛教文化的意味兒。比如《寂靜》整體上就充滿了佛理沉思,“人生如此充盈,卻又如此空乏”,“長久的安撫絲絲痛楚,創(chuàng)口流淌清洌的枝葉。逐漸染紅絳紅布匹,披掛在落日山頭,道破最深的紅塵。”《靈魂出走的時候》在命意上也是根據(jù)于佛教觀念的,“點亮一盞燈通透一俗塵:從來生命,一場幻覺。”

    綜觀整部散文集,南澤仁執(zhí)著于親情的流逝,厭倦人世紛擾,努力在這個變幻不定的世界尋求一方凈土,在惡俗包裹的俗世追求美的事物。由于佛教思想的影響,南澤仁的散文創(chuàng)作具有一種澄明透徹之感。的確,她是浪漫的又是感傷的。


  • 上一篇:在康定的冬天里
  • 下一篇:安靜地點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