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9月14日
■陳世旭
人類以車代步,始于何時,未經(jīng)考證。此舉固然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好處,但同時也造成了不少麻煩——今天的城市塞車以及過度碳排放就是大麻煩。
車子本是一件機械、一種工具,但一經(jīng)人使用,便有了社會的屬性。記得早年看過黃永玉先生以“芥末居雜記”為總題的一幅畫,表現(xiàn)的是坐車者和步行者相互的敵視心理。黃永玉先生那幅畫的主旨自然是廣泛而深刻的,但僅從畫面看,坐車者和步行者的心情易于對立也是一個事實。
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見面的寒暄中有了一個常問到的問題:“你有車沒有?”車,當然既有公家配備的小車,也有自己致富后買的私車。對這類問題,肯定的答案往往曲折地表達出進入某一社會層次的自得。某年,一個單位的負責人曾介紹我前去采訪,他在電話里問別人:“他怎么來的?是坐小車還是騎自行車?”我初甚為感動,對人的關心細致到這種程度,實不多見。及至進到對方辦公室,對方埋頭閱報,我被晾了十幾分鐘,然后被揮手告知去樓下找其下屬,我方才悟出,對方所以不屑,是因為我騎了自行車來的緣故。小車原是一種象征。有沒有車,有什么樣的車,顯示了坐車者的級別、身份,以及權力的大小和財富的多寡。難怪不論是不是需要,車是非坐不可的,不坐就掉了身價。
其實,坐車是不是真能顯示身價,是一件很不可靠的事。我有一次看見一個威風凜凜的車隊,為首是一輛加長林肯,后面的數(shù)輛車最不濟的也是皇冠3.0,進入省城后一路闖紅燈,卻偏碰上一個不信邪的警察給攔了下來。一查,竟是某發(fā)達地區(qū)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小老板,到另一個鄉(xiāng)鎮(zhèn)養(yǎng)豬場參觀。這樣的氣派也許使人艷羨,但不知為什么,我從中看到的卻是粗俗。
宋朝文豪蘇東坡喜歡研究養(yǎng)生,他奉行的良方之一是“安步以當車”。這話出自《戰(zhàn)國策》的《齊策》。針對齊宣王的“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的引誘,顏斶堅定地說:“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span>
健身長壽也好,保持節(jié)操也好,都提倡以步代車。時至今日,以步代車更有了莫大的現(xiàn)實意義:節(jié)約能源,減少污染,同時又對個人的身體健康不無裨益,這樣于人于己都有利的事,何樂不為?
過綠色生活,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別管是藍領、白領、金領,一概應成為“綠領”,這種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追求,作為一種現(xiàn)代共識,應該沒有爭議。
因為經(jīng)歷、職業(yè)、素養(yǎng)、認知、興趣乃至收入的不同,同一個綠色生活的目標下,綠色生活的方式遠不止一種。不久前有機會見到幾位早年的同道,如今,他們都收獲了巨大的財富,有的在負氧離子高且絕無污染的樹林中或海島上有多處房產(chǎn),有的住在配著標準泳池、健身房、網(wǎng)球場的大宅里,有的在澳洲買下了私家農(nóng)莊,所有用水都采自高標準深度的巖層以下……問到我,自然是寒酸至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擁有的這些,靠的是自己的杰出才華和努力打拼,的確讓我羨慕,也為他們高興,然而在綠色生活這個話題上,我并不自卑。
我的綠色生活,就在自己手里,就在自己腳下,就在每天平平常常、簡簡單單、干干凈凈、清清淡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遵循的是古賢的“道法自然”“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老子)。就不說自己買菜、洗菜、做飯、墩地、抹桌子、接送孩子這些瑣事了,還是回到前面關于坐車的話題吧——住在一個交通便利的現(xiàn)代都市里,只要步行不超過一小時的路程,我?guī)缀醵歼x擇步行。公交、地鐵、的士,我一概用不著。不訂立任何健身計劃,不辦理任何健身卡,不購置任何健身器材,不需要任何保健品,不聽取任何養(yǎng)生講座,不迷信任何養(yǎng)生秘籍,不依賴任何名醫(yī)專家——上述每一項都有可能增加資源的無謂消耗,如此,也沒有任何炫耀、疲憊、攀比、焦慮、物欲狂歡,然后,在所有的生命運動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充沛的活力和旺盛的狀態(tài)。
在我看來,所謂的“綠色”,是從外在環(huán)境到內(nèi)在心靈的“綠色”,肯定不會在“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里,相反,更有可能在“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里。